▲資料圖:開會記錄。圖/新華社


據(jù)新華社報道,日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其中,2022年國家管網(wǎng)集團總部(含部門單位)要求下屬企業(yè)參加的會議達800余次,平均每個工作日超過3次;2023年某下屬公司參加集團及各部門各單位會議280余次,平均每個工作日都有會議。


開會不是小事情,前前后后要做很多工作,比如撰寫會議發(fā)言稿、會場布置、下發(fā)會議通知等,都需要人員落實。像通報中提到的一年開會800余次,每天要開2到3次,如此高頻率開會,必然占用大量工作時間,哪有精力干事實,又如何體現(xiàn)工作效率?


開會的目的是上下溝通、左右協(xié)調,這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過于依賴開會,甚至把開會作為推動工作的重頭戲,忽視了干實事的重要性,那就過頭了。


凡事講究適可而止、過猶不及,開會開多了也有可能適得其反。一方面,開會不是看電影,本身就有些“枯燥無味”;另一方面,臺上長篇大論、滔滔不絕,臺下木訥呆板、昏昏欲睡是不少會議的真實寫照,起不到真正上情下達的作用。


毫無疑問,一年開會800余次,說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人認為會開了,文件傳達了,事情就做完了。事實上呢?做的都是表面功夫,將開會當作了“秀場”舞臺。


事實上,中央一再強調,要減少會議數(shù)量,壓縮規(guī)模,嚴控經(jīng)費,加強會議的活動報批程序。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guī)定》也專門提到,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強化監(jiān)督執(zhí)行,以為基層減負為落腳點,回應基層干部群眾關切與期盼,讓基層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精力抓落實。


可見,對形式主義說“不”,早有制度保障。一些地方、單位“大水漫灌式”開會,是時候改改了。而改進會風,也是為基層減負。因此,開會當以必要性為原則,必要的會就開,非必要的會堅決不開。


撰稿 / 李萬友(自由職業(yè)者)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