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馮琪)“我好像忘了堿基的配對規(guī)則,你能告訴我嗎?”“當然可以!讓我們回顧一下……”4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中學上線AI學伴智能體,正式投入高一年級的生物教學實踐,第一階段將為90名學生開啟個性化自適應學習。
北京市第十中學學生體驗AI學伴智能體。受訪者供圖
近期,北京市教委發(fā)布的《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利用AI學伴、AI教研助手等智能體,開展人機對話式學習、個性化自適應學習”。在這一背景下,北京市第十中學與相關公司攜手研發(fā)AI學伴智能體。
北京市豐臺區(qū)教委副主任兼北京市第十中學教育集團校長曲兆軍表示,AI學伴智能體研發(fā)起源于2024年10月?!拔覀兂踔允菢嫿ㄒ粋€融合多元人工智能大模型優(yōu)勢、匯聚優(yōu)秀教師智慧結晶、精準對接師生需求,進而助力實現極致個性化學習體驗的AI智能體,其核心是助力學生達成時時、處處、人人的高效學習體驗,同時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提升教學效能?!?/p>
該校課程中心主任李磊告訴記者,該智能學伴可以緊密圍繞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建議和資源;同時,可以隨時回答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實現自適應性的學習,進而實現千人千面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通過智能學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建議;學生也可以通過智能學伴向教師反饋學習問題,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支持。
據介紹,該AI學伴智能體具有4大核心功能。一是采用“問題驅動+自主探索”的模式,通過蘇格拉底式對話,培養(yǎng)學生從現象溯源本質的科學思維;二是知識圖譜與智能導學,涵蓋生物全學科的精細化知識圖譜,提供可視化的思維導圖學習路徑,幫助學生構建完整且互聯的知識網絡;三是多模態(tài)資源庫與拓展學習,整合包括教材、PPT、視頻在內的多種類型的學習資源,供學生按需選擇使用;四是全場景互動答疑,學生通過隨時框選教材、課件或視頻中的難點進行提問,AI學伴智能體會以“亦師亦友”的風格引導解題過程。
此外,該AI學伴智能體可以依據學生學習行為、知識掌握程度、興趣偏好等多維度數據勾勒精準畫像,智能推薦契合個人的學習路徑,滿足差異化需求。教師端的“智能學情診斷與教學輔助”,能實時提供詳盡學情分析,助力教師精準定位班級共性及個人薄弱點,據此靈活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下一步,學校表示,一方面通過收集師生教學反饋,結合AI大模型技術進展進行版本迭代,另一方面拓展智能體應用場景至全學科、全學段,并在豐臺全區(qū)大力推廣這一創(chuàng)新成果。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